早上07:30,你睜開了眼睛
右手按下鬧鐘⏰,左手撐著床慢慢站起來。
接著,你進浴室刷牙洗臉,下樓吃早餐
花生吐司夾蛋➕一碗牛奶麥片,每天不變的美味。
08:30準時出門上班💼,你騎著車,穿越大街小巷
正常十分鐘後就可以到公司打卡上班
但今天你熟悉的路徑被封閉,正在維修🧰
你瞬間慌了神,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場景是不是似成相似?」
我也常常這樣,每天走一樣的路,吃一樣的早餐,做一樣的事情
包含遇到事情的反應都是可預期的
這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
也就是你的行為模式或反應已經遵循著某種特定路徑
會讓你下意識的去依賴它,甚至完全沒考慮其他選項
這樣不是不好,只是當有突發狀況時,你會縮小了你的選擇性
「放下路徑依賴,出路更寬廣」
有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在自己人生中多加幾種選擇
以前面例子來說,早餐我可以偶爾吃蔥抓餅或漢堡
可以預防花生吐司或麥片沒有的時候,自己的心情不會受到影響。
去上班路上,可以多個幾條路做選擇
這樣就算你熟悉的路徑出現突發狀況,你也能從容應對
因為你總有備案。
包括與別人應對進退也一樣
以往同事約你吃飯,你可能都拒絕
但偶爾你可以走「答應邀約」這條路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小孩子從來都沒有路徑依賴,可以想走什麼路就走什麼路
我們也可以讓自己回到孩提時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按牌理出牌
每次都換換不同路徑走,也許你會發現,視野變得更寬闊了,也不一定呢!
結論
學習創造新的路徑,讓自身擁有更多選擇權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都只會用一個方法去做
不會去思考或創造新的方法。
比如
我每天上班就是把資料整理好
而上司教的方法可能是A方案
我從頭到尾就照著A方案做
卻不曾想有沒有B或C方案
或許B跟C能節省更多時間
或是創造更大效益
但卻因為我們沒去想而失去了這個可能性。
所以,無論你在做什麼
都要去想有沒有其他方法或可能性
或許它能為你節省時間甚至有一天為你創造新的機會與可能。
好!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邊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這樣就不會錯過更多的文章囉
那我們下一篇文章見,掰掰!
( https://www.facebook.com/%E8%AB%B3%E5%A4%9C-1101340166660009/ )
上面是我的另一間店 ( FB小天地)
歡迎進來「觀光」 ( 逛網站 )
喜歡的話也可以按下「購買」 ( 讚 ) 鍵
感謝大家